女孩6岁便获全国少儿书法大赛银奖,大学毕业后绘制200幅壁画

1997年,在父亲和老师的指导下,年仅6岁的徐竹获“双龙杯”全国少儿书法大赛银奖。12岁时,徐竹又拿到“小太阳杯”国际华人书画大赛少儿组金奖。上高中后,学业繁忙起来,但书法和绘画始终没有离开徐竹的生活。在郧阳中学连续3年的校园书画大赛中,徐竹次次夺魁,有些作品还被校方留存。

女孩6岁便获全国少儿书法大赛银奖,大学毕业后绘制200幅壁画

如今,在许多市民家中或公共场所,常能看到一幅幅画工精美、风格迥异的手绘壁画。这便都是年仅22岁的女孩徐竹所创。工作室看到,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应有尽有,包括抽象画、油画、国画、工笔画、漫画及3D效果画。

徐竹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凭着一技之长,刚上大一的徐竹便开始以个人名义对外接单,为一些家庭或单位创作彩绘。到了大三,徐竹到一家动画公司实习。因为没有机遇,墙壁彩绘也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徐竹的创业之路起初并不顺利。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内部翻新,建筑商通过徐竹在网上发的帖找到她,并请她提供儿童题材的墙壁彩绘。

女孩6岁便获全国少儿书法大赛银奖,大学毕业后绘制200幅壁画

“那段时长,我每天熬通宵。”徐竹的设计样板最终得到院方及建筑商的一致认可。自此,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的墙壁上,一个个鲜活的卡通人物,被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让医院内的氛围充满童真和欢乐。这一单活不仅让徐竹净赚了近万元,更让她得到了成长。慢慢地,徐竹在圈内小有名气,先后为十多家单位创作了墙壁彩绘。

女孩6岁便获全国少儿书法大赛银奖,大学毕业后绘制200幅壁画

徐竹正式开设工作室,人手也从最初的两名画师增加到6名。“我们这儿都是女孩,除了两个是1988年出生的,其他都是90后。” 徐竹说。如今,徐竹和同伴们每周都会接到活,目前已累计创作200余幅壁画。谈到今后的发展,徐竹希望有朝一日建立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展馆,“但愿能为这个城市增添更多美丽的图画,有更大的空间来展示更多我们的作品。”徐竹笑着说。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悠悠历史,源源书画

悠悠历史,源源书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多万年的大溪人已坚实的迈开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几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中国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现在人类学、考古学以无比丰富的成果证明,中国文明早已不能仅用“上下五千年”来概括了。中国文明远比五千年悠久得多。我国现在已知的最早的陶器,就诞生于距今八千多年的的河北、河南、江西众多原始文化中。代表着人类文化叫高级形态的文字、绘画、雕刻等艺术,有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无可辩驳的证明,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以及大量早期岩画即已诞生,在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得到发展,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成熟。

悠悠历史,源源书画

所以,将我国书画发展概括、中国书画史,必从六千多年前讲起。漫漫历史长河,渊源流长,我国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有关书画史志的文献,车载斗量,难以计数,仅现在读者们较易见到的近代学者所著中国书法史、中国绘画史之类的著作,亦不胜枚举,且大多数为数十万计上百万言的“大部头”。

悠悠历史,源源书画

如前所述,中国文字产生于六千年前。那时,仰韶文化的人们已在陶器上刻划文字,是为“书”。既有文字刻写,就已有一定的“点横撇捺”之幸运顿挫的方法艺术,是为“法”。书法之艺术,从诞生起。各种彩陶文化的精美绘画,众多的岩画,已用当时的艺术观点,记叙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绘画已经趋于成熟。我们讲求中国书画史,本应从这里开篇。但这样讲来,一是时长跨度太长,即使略而又略的讲下了,也万言难止,非所能容许。二是这些资料史实,需要我们来鉴定的彩陶绘画、岩画难得进入寻常读者家和文物市场。

悠悠历史,源源书画

清代是具现代最近的一个封建时代,清末具近不到百年,其书法艺术对今天的人说来,不很算古,流传至今的情人书法作品,易于寻觅。清代书法的重要特征是:中期以前帖字占优,中晚期碑学流行,书法艺术有重振雄风之势,涌现了一大批名垂书史的书法家。如清初的傅山、朱耷(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纵逸狂放的草书或行草书,极有时代烙印,极有个性。

悠悠历史,源源书画

乾隆、嘉庆时期,因乾隆帝的影响,赵书书法有一度成为官僚士大夫临摹的样本,其主要代表又张照、董皓、汪由敦等。此时除赵字外,以“钟王”、“颜柳”、“苏米”为师者也大有人在,如翁方纲、刘墉、铁宝、梁同文、王文治、钱澧、姚鼐等等。更有世称“扬州八怪”的一笔书画家,不满当时统治书坛的赵、董贴学,大胆创新,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书法作品。如黄慎的草书,汪士慎的隶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

悠悠历史,源源书画

从清初傅山开始“反贴倡碑”,直到清中叶嘉庆时碑学芳形成阵势,晚清书法更是碑学的天下,一大批书法家,从传世碑帖和新出土的汉碑版书中汲取营养,书法艺术日已精进,书坛逐渐充满活力。这是其重要的书法家有:邓石如、伊秉绶、丁敬、黄易、桂馥、陈鸿寿、包世臣、何绍基、赵之谦、吴熙载、吴昌硕等等。特别要提到的是邓石如,他真、草、隶、篆无不精绝,书法艺术成就,人称“清代第一”。何绍基、赵之谦也是清代书坛很有地位的书法大师。

天津市南开画院书画家崔燕萍

天津市南开画院书画家崔燕萍崔燕萍

崔燕萍,字墨农,天津人,斋号奇香小筑。自幼习画,后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孙其峰、萧朗等著名教授,同时得到名师梁崎的亲传指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和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天津艺术教育学院教授、天津湖社画会理事。崔燕萍的画博观兼采古今的绘画特点,大多以花卉为主题,画风恬淡高雅,气势生动浑厚,作品中蕴含了磅礴的激情。她创作的葵花题材系列作品,已经形成了其代表风格。作品入编《百年经典——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出版发行了《小写意花鸟画技法探秘》《崔燕萍图画作品集》《国画禽鸟创作技法》等著作,多次获奖并被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

天津市南开画院书画家崔燕萍崔燕萍作品-荷塘翠影

天津市南开画院书画家崔燕萍崔燕萍作品-玉堂清香

城步举办山人寻美书画艺术作品展

城步举办山人寻美书画艺术作品展城步举办山人寻美书画艺术作品展城步举办山人寻美书画艺术作品展城步举办山人寻美书画艺术作品展

邵阳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志红)6月25日17时至20时,城步山人寻美书画艺术培训中心在城步民族文化体育中心举办第三届山人寻美书画艺术作品展,共展出书画艺术作品60幅。

展出期间,近百名家长领着小孩先后观看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并用手机或照相机不停的摄影留念。还有不少孩子现场挥毫泼墨、写生绘画,赢得阵阵掌声……

活动现场,湖南南山牧业有限公司赞助了价值3600元的南山酸奶,为参加书画艺术展的孩子们免费发放。

雷显平—墨色浓淡的相映相谐中呈现出风韵万千的翰墨雅趣

雷显平—墨色浓淡的相映相谐中呈现出风韵万千的翰墨雅趣

古拙洒逸的笔墨风采

雷显平先生是一位书画兼擅的艺术家,先书而后画,绘画从花鸟画入手,后喜山水题材。雷先生说:“山水画的格局大,技法丰富,内容多广,是我喜欢的内容,这可能也是和性格有关系吧,喜欢那种有胸怀的作品。”这非常符合雷先生的性情,作山水,有“大胆着墨,细心收拾”之说,直爽的性格是其“胆”,而缜密的情思是其“细”,加之对传统技法的苦习,雷显平的山水画作总给人一种古意蕴藉,且既热情,又温婉的致远妙境。他的画作,有枯树昏鸦的一隅残水,有青山融润的春黛之色,有落英缤纷的红叶秋爽,皆是或清新,或沉迈,或高古,或雅近的,风格迥异的纷呈笔墨。若细观,其画作皆充满宋之文思,元之笔意,明之严谨,清之丰荣……但所有的摹古精神都被雷显平融汇到自己的笔墨风雅当中,形成独到的个人画品。

雷显平—墨色浓淡的相映相谐中呈现出风韵万千的翰墨雅趣

近年来,雷显平的作品先后在全国性书画大展中入展,获奖三十多次。曾在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配殿,琉璃厂莱薰阁,北京图书馆,北京大观园等处举办展览。2008年应新加坡书法协会邀请进行文化交流,同时在新加坡和吉隆坡举办书画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上海中国画院与张玉奎先生举办书画双人展,同时作品还参与“齐鲁美术世博行”,2014年中美建交35周年期间应美国华人联合总商会邀请,在洛杉矶,纽约,芝加哥举办书画展出,2015年在北京十里河东方博宝书画城举办“翰墨印象——五合六聚”迎新春书画展,2016年在北京高碑店泮庐文化馆举办“问渠那得清如许”金秋迎国庆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展。

雷显平—墨色浓淡的相映相谐中呈现出风韵万千的翰墨雅趣

虽然,雷显平的画艺精妙,而从中透显出的,以书入画的惯性运笔则更能彰显他书法艺术精湛而深厚的功力。他常说,自己从大山走出,山川精神是一种有广阔胸襟的情怀,他把它们融入到自己擅写的榜书和草书作品中。故观其佳作,总有一种老辣,洒逸的不羁神韵。雷显平书法之运笔是非常沉实的,力透纸背的古拙和苍劲能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豪迈与潇洒,似一位久历沙场的将军,运筹帷幄,亦淡泊从容!观每一处笔墨,只见浑朴专注,淡泊致远的平和心境,没有丝毫名利争逐的流俗。创作时,雷先生擅用枯墨和涩笔,但在书写时,又是流畅而机变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笔断意连,气脉相承,时如荡舟于平湖之中,时如危石悬山崖之上,时如瀑布挂险川之前,时如枯藤缠古树之身。在笔运徐疾,墨色浓淡的相映相谐中呈现出风姿万千的笔墨雅趣和审美意境。欣赏过雷显平书法的人都会有个共识,他的作品是很有“味道”的,使人百看不厌,而这种作为结果呈现在纸上的“味道”,实是以他多年潜心修行出的底蕴为承托。蕴含在雷先生笔墨中那种踏实,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鼓励,雄浑的气势亦彰显着包容之胸襟,不仅是一幅幅上乘佳作,更是一次次精神洗礼!

雷显平—墨色浓淡的相映相谐中呈现出风韵万千的翰墨雅趣

雷显平作品曾被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组委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广东雷州佛教艺术馆;临沂博物馆;上海中国画院;墨一阁书画院;羲之会馆;北京红楼文化艺术馆,美国阿迪达斯篮球俱乐部;中国驻美国洛杉矶领事馆,新加坡墨润社;马来西亚草堂门;马来西亚金石书画馆;几内亚大使馆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并被国内多家报刊杂志采用。从艺传略收入《中国当代青年书画家词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等书,出版有《雷显平书画作品集》《太行颂长治写生集》等。

雷显平—墨色浓淡的相映相谐中呈现出风韵万千的翰墨雅趣

如今,年逾花甲的雷显平特别感恩书画艺术对他生命的滋养。虽然他早已功成名就,早已衣食无忧,但仍始终不忘艺无止境的追求。他认为:“我现在的理论水平需要提升,毕竟,书画不能是光有形,而是要有精神内涵的,不能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当然,他更主张修身养性的顺其自然。毕竟,对于一个钟情于书画的艺术家而言,专注于写画就是最大的乐趣,亦是对身心最好的修炼和滋润!

编辑:静雅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赴新时代

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 践行“讲话”精神,到人民中去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书法作品巡展

●不忘初心跟党走

天津各界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摄影展

主办单位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西青区委宣传部

西青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西青区文化广播电视局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践行讲话精神·到人民中去”—天津市书法家“结对子、种文化”书法作品汇报展在这里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次展览共展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十次文代会和文艺工作座谈会等重要讲话中用典为内容的书法作品近百件,作者中既有书法名家、中青年书法骨干,也有各区县和体制外书法家,由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委宣传部和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以“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为主题,以“习近平用典”为内容,以书法为艺术形式,彰显传统文化精髓。让文运同国运相牵,让文脉同国脉相连。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由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西青区委宣传部、天津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不忘初心跟党走”——天津各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摄影展隆重开幕。展览以我市各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十九大精神中汲取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进取的力量、胜利的信心为主题,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为主线。通过摄影作品展示我市各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颂党恩 同心共筑中国梦——天津市文联·西青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画摄影作品联展

展览时长

2018年06月26日至2018年07月03日

展览地点

西青区文化中心剧场展厅

欢迎各界人士和书法摄影爱好者参观交流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谈起宋徽宗,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昏庸。作为一个皇帝,他任由奸臣蔡京等当道,搜刮百姓,把持朝政,作为一国之君,无疑他是失败的一个。抛开他的帝王身份,他却是一个个真真切切的书法家,他擅长绘画,更擅长书法,独创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跟他画的工笔画相得益彰。

今天要分享的是宋徽宗的一幅行书作品《蔡行敕卷》,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书是宋徽宗不准蔡行辞去殿中省之职所颁布的敕书,写来墨韵流畅,笔画纤细,虽瘦而强有力,有如飘藤荡柳之势。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作为君王,他是被唾弃的;作为书法家,他应该是被敬仰的

姚鸣京《观云林溪图》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书画收藏入门注意事项

书画收藏热,很多人都开始关注投资书画交易,但很多人对收藏方面一窍不通,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关于收藏入门的注意事项

(一)东西太便宜绝对要警惕

现在各城市都有不少古玩市场,也是收藏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因市场里复制品或仿制品颇多,初涉古玩市场的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收藏品时应注意什么呢?

书画收藏入门注意事项

中美协会员蓝健康《双鱼图》

(二)遇绝对便宜货要警惕

市场上有相当多的古玩是“二手货”。若为上品,价位一般不会太低,便宜的货色,总会有些问题,或是赝品,或是残损品。

(三)做工粗劣的器物不可买

一些玉器、竹器、牙器、角器等,雕工无力,不精巧,一般为粗制滥造或学徒所作,不必收藏;一些劣质玉或类似玉的石头,没有坚密光润的特质或玉内多杂质、黑点,无继续增值的可能不可买。

书画收藏入门注意事项

齐白石后人朴喆《虾趣图》

(四)无法判断真品还是赝品的不可买

有些古董虽经多方鉴定,仍无法把握它的真伪,就不必去买。如一幅名家书画只有在认定它是真迹的情况下才会体现其价值,如果不是就会不值钱。

(五)对古玩藏品应多看多思

所谓多看多思多加揣摩,特别要注意古玩藏品的制作年份和艺术造型。年份是指古玩藏品的存世越久则越有收藏价值;品味艺术价值,是看该藏品是否典雅、精湛,是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书画收藏入门注意事项

中美协会员蓝健康仿古《富贵牡丹》

(六)不急于下结论

对看中的古玩藏品不要急于洽购,既要看该物品是否值得收藏,又要看它的价格是否适中,即便是再好的古玩,若价格远高于其价值也不值得购买。

(七)不要轻信“故事”

古玩市场上的卖主一般都会讲述有关古玩藏品的“故事”,大凡“珍品”总能讲得绘声绘色。收藏者应多读各种收藏书籍,了解各类古玩的确切价格行情,尤其是真伪藏品的鉴别知识,以免因轻信“故事”而上当,要知道古玩市场里有故事的古董多半是赝品。

书画收藏入门注意事项

齐白石后人朴喆《多寿图》

(八)要确定收藏目标

集藏者要按自己的心愿,明确收藏方向,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要肯吃苦,发现稀世珍品要肯花大价钱,要相信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古玩收藏家。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艺术名家陈仁春形象照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艺术名家陈仁春简历

陈仁春(又名:陈仁存)1959年4月出生,系山西大同县人。现任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电公司小峪煤矿党委宣传部部长,国家一级书画师,国礼艺术家,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外名人书画院宣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分会员。山西煤炭系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经国家文化部乡土艺术协会文化遗产保护部评审润格为2.8万元/平方尺,成绩斐然。并在2015年建国65周年庆典和2016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与一批艺术家被准予出版素有“国家名片”之美誉的荷花素描画获得了莫大的鼓励。

他幼承家训,十五岁开始临贴习字 、绘画,已有四十多年。早年进修毕业于中央美院研修生班。书法常以行楷、隶书、篆书而见、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所画的荷花为代表主题来表达人世间的真善美色调明快、格调高雅、生动活泼、幽默富有情趣、妩媚可爱、栩栩如生。作品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国家煤炭部组织展出日本、新家坡及港澳区。多次在对外交流展和书画比赛中获佳奖在画界大有名气。他对艺术认真执着追求,刻苦努力,常常夜以继日在东方既白之时创作出 中西合壁 、写实典雅、清新明快的作品,深受收藏家喜爱! 1996 年底香港回归之际,在山西大同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市委政府领导重视,市委书记及市长等各界领导亲自参加了画展,当地媒体也争先报道之后,在国内外巡展引起好评。

近十几年来,在山西、北京及各地创作交流,同时也在中国文艺网、中国名人网、中国艺术网等媒体专题报道过,作品曾被国内诸多领导好评过,陈仁春书法家的作品,值得海、内外友人和实业家的收藏。

艺术名家陈仁春的获奖荣誉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艺术名家陈仁春现场献墨杰作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艺术名家陈仁春的获奖作品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艺术名家陈仁春的获奖作品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国家一级书画师 国礼艺术名家 陈仁春

书画鉴藏家罗天池的绘画

说起唐代吴道子款的《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纪念馆藏)、宋代孙钰的《仙女采药图团扇》(美国费城博物馆藏)和元代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在美术史上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对于它们的鉴藏者罗天池,则不是很多人所熟悉了。

罗天池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广东新会人,字六湖,一字泩湖,别署伯池、泩湖子、宝澄堂主人,钤印有“伯子六湖”,卒年不详,从其流传下来最晚的《墨梅图》,可知他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尚在,年五十六以上。罗天池于道光五年(1825年)中举,翌年成进士,历官比部郎、邢部主事等。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袭厦门,他与刘庄年等同守炮台。后改外任,署云南迤西道,因回人事落职,归住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侨寓南海之小桥乡。

罗天池是清代有名的鉴藏家,富藏历代名家翰墨,见多识广,眼明手高,曾藏有倪云林和王蒙合作的《听雨楼图》。除上述三件名迹外,在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均有不少书画经其鉴藏。相传在京都时,他曾奇迹般地将一轴签题为“唐子畏(寅)真迹”的无款山水画定为宋李唐之作,后来人们就日光下审视,于石纵中见蝇头小楷“臣李唐恭进”五字,无不为之叹服。当时书画鉴藏家吴荣光(1773—1843)亦在座,见此大为惊叹,曾有诗咏之曰:“不是明贤是宋贤,后来无此好云烟。独存双眼推罗隐,直溯渊源七百年”,对其法眼赞赏有加。遗憾的是,罗天池虽然过眼书画无数,但并未有书画著录行世,因而我们对其书画鉴藏的脉络与丰赡也无从得知。所幸在现存书画和相关文献中,尚能略窥其鉴藏概貌,从其书画题跋中亦可洞悉其收藏心得,如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卷有其题跋两段,其一曰:“许谦《白云遗稿》云:子昂作画,初不经意,对客取纸墨,游戏点染,欲树即树,欲石即石。又《铁网珊瑚》:魏公能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墨竹。二说直为此卷作跋,且与松雪自题若合符契,虽董文敏、王文安不复能赞一词。道光丙午十一月十六日宝澄堂主人罗天池,时年四十有一”,钤朱文长方印“六湖”;其二曰:“清微淡远,惟倪高士枯木竹石可以并观,丁未十月一日天池重题”,钤白文印“罗天池印”,两跋可见罗氏深谙赵画三昧;在神州国光社所刊《清湘山水册》中,亦有一则罗天池题跋:“清湘画入逸品,变化无穷,或细极毫芒,或放之寻丈,概以墨气神韵取胜。粤中藏家每置陈老莲、徐文长之列,自谢里甫庶常拈出,好事者争相炫耀,每岁必倩人携重赀,赴大江南北搜罗之矣”,题中“谢里甫”为谢兰生(1769—1831),书画家兼鉴藏家,著有《《常惺惺斋诗集》、《常惺惺斋书画题跋》等,罗跋品评石涛绘画,指出广东书画鉴藏之风,早期多藏陈洪绶、徐渭等人作品,自谢兰生倡导之后,便以藏石涛书画为取向了。当然,罗天池留下的题跋还有很多,未克尽述。

罗天池既有高超的鉴赏能力,又有很多机会接触前贤真迹,耳濡目染,所以对于他作画来说,自是得心应手。他擅长书画,自谓书法初学董其昌、米芾,后因获藏南唐初拓王羲之《澄清堂贴》,遂一意以右军为宗,所以在其《楷书七言联》“书到右军难品次,文从开府得波澜”和作于咸丰六年(1856年)的行楷《诗翰长卷》(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便可见其深入右军堂奥。前者雄劲老硬,气度不凡;后者遒媚劲健,体势自然。两书均可看出右军痕迹,不乏学问文章之气。其所书题跋多为小行书,参用董其昌、米芾和褚遂良法,不失己意。

时人将罗天池与黎简、谢兰生、张如芝共称“粤东四大家”,当是指其绘画而言。罗天池的画,博采众家之长,融合己意。其画由董其昌得径,力追董源、巨然,继而学米氏父子、元倪瓒、吴镇、柯九思,明徐贲、文徵明、沈周、陈道复及清初“四王”、恽寿平等诸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书画鉴藏家罗天池的绘画

▲《梅花图》(图一)

罗天池绘画以花卉、山水为擅场,其中尤以梅花为最。流传下来的画中,最早的作于道光六年(1826年)二十二岁时,最晚的作于咸丰十年(1860年)五十六岁时,两幅均为《梅花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有他作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的《梅花图》(图一),题识曰:“一树寒梅白玉条,廻临村落傍溪桥。不知近水梅花发,疑是春来雪未消。贞石词兄雅正,道光六年初春”,钤白文方印“臣罗天池”和朱文方印“六湖”所,所录诗为唐代诗人张渭的《早梅》。所写梅花,多为清瘦挺拔之枝,旁逸斜出,乱头粗服而不掩秀色,衬景之寿石则水墨大写意,用笔粗犷挥洒。时人谭莹(1800—1871)有《题罗六湖画梅》诗概括其基本风格:“剩墨离离整复斜,独开生面是名家。一枝瘦硬通神笔,肯仿徐熙没骨花”,以此来解读此《梅花图》,可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罗天池画艺。罗天池尝作巨幅《红梅多寿图》,浅绛设色,一时名士题咏殆遍,其中黄石琴有“与君同守岁寒盟”句,罗天池感慨系之,遂以“铁梅”名其轩,故所藏字画斋名自称“修梅仙馆”,收藏印记亦常钤“铁梅藏”“修梅仙馆秘玩”“罗天池鉴定藏之修梅仙馆”等,显示其对梅花情有独钟。

罗天池所作松树竹石亦劲健豪逸,“画卷之气,盎然溢于豪楮间”。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松树竹石图》轴,重墨浅色,清新自然。此轴绢本,纵128.7厘米、横51厘米,两棵古松斜立于怪石前,几簇竹叶从石丛中伸出,地上青草离离,鲜花盛开。整个画面置于山峦前,别具一番韵致。作者用笔沉着酣肆,小草、花卉间作细笔,于古朴中给人勃勃生机之感。该图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仲春,时年罗氏三十五岁,正作钱塘灵隐之游,是其盛年力作。

罗天池的山水画有作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的《江村秋晓图》和载于《艺林月刊》(1937年87期)的《深山春晓图》。前者截取江村小景落笔,近景为古松、村舍,远景为小亭及广阔之江面,画面清新,用淡墨、浅色托出秋天晨景,在严谨中透出淡雅、清逸;后者笔力雄劲,墨气沉厚,系仿吴镇笔意兼用沈周晚年笔法而写,远山、茅屋与丛林无不透出一种清疏之气。

书画鉴藏家罗天池的绘画

▲《渔父图》团扇(图二)

人物画在罗天池作品并不多见。笔者所见有《渔父图》团扇(图二)(香港艺术馆藏),所绘为一渔父在江上拉网捕鱼,江天辽阔,旁有芦苇衬托。所画渔父兼工带写,人物衣纹线条流畅,神态鲜活,远处之沙渚纯以淡墨晕染,浑然天成。虽为咫尺小品,但小中见大,亦可见其驾驭宏大场景的艺术技巧。罗天池尚有另一件作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的人物画,系为张维屏(1780—1859)所写的《珠海老渔图》卷。此卷有陈澧、谭玉生、陈宝琛、吴道镕、张元济等名流题咏,著录于汪宗衍《广东书画征献录》,藏于香港何氏至乐楼。

作为一个书画鉴藏家,罗天池并不以绘事见长,但其极富内蕴的书画无不显示其浸淫于古书画中所获得的源头活水。这类鉴藏家兼书画家的例证在晚清以降极多,如吴荣光、潘正炜、陆心源、顾文彬、裴景福、庞元济、吴大澂、吴湖帆……,是近世书画鉴藏的一个缩影。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