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不仅是知识,也是智商

在如今功利性的年代,很多人将古玩看作一个赚取钱财的工具,但是古玩收藏真正的意义是它所具有的学识、财富与醒悟的综合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古玩收藏中获得快乐。很多人说,玩古玩靠的是知识,但是在小编看来,玩古玩还是要看智商和其他综合能力。卡

小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知识是固然重要的,我们只有了解相关时代的知识,才能够判断出古玩的真假,这件古玩的历史背景与制作工艺的技术以及当时的时代的情况。但是玩古玩不仅仅要具备知识,还要具备眼力财力,魄力以及智商,而这几个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需要眼力就是专业的知识和学识,只有我们有真正的眼力,才能在市场中找出绝美的精品、佳品。然后是财力,我们只有有充足的余钱,才能进行购买高档古玩。其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大部分玩古玩的人是将古玩收藏当作业余爱好来玩的,并非真正的主要行业,主要是为了赚个零花钱,所以也很难拿出大量的钱财来玩古玩。

其次是魄力,只有我们有果断的魄力,才能够在必要出手的时候出手,不然错失了机会,下次就很难遇见这件藏品了。最后是智商,对于任何圈子来说都有玩套路的人,对于古玩圈子也不例外,在古玩圈中有很多人会传播假消息,假新闻来抬高某种古玩的收藏价值,在其赚取钱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精准的判断了,如果我们判断准确了,就能够抓住时机购买古玩,如果我们中了商家的圈套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对于收藏古玩来说,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即使入门时间短,但是依旧能够收藏到精品、佳品会少走很多弯路,但是有些人入门时间很长学得很慢,他还老买赝品,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了,就是人与人之间悟性的差异,所谓悟性并不和智商学历成正比,也不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知识,而是能够迅速地学会融会贯通,悟性高的人往往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独到的感觉和认知。例如在买古玩时,可能自己一眼相中的东西,很多人曾经都判断为赝品或者收藏价值不高的东子,但是实际上这些人都被打了脸。

在小编看来,收藏古玩不仅仅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也不是说有钱就能够玩的,而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必须要具备很高的综合文化素质,要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要有接触实际古玩的经验,能够抓住收藏品的特点和规律,这才是真正古玩收藏的意义。

虽然说高智商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思考来,使得我们进步对于喜欢收藏的人来说多去研究分析自己的产品从中不断提高变为识假的能力,从而找到规律感悟出道理,这才是收藏真正的意义。

收藏也有生命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藏品并没有生命的温度。其实,就像以玉喻君子之德,真正的收藏是在收藏家发现并感受到藏品的“生命”后才发生的。换言之,如果一个收藏家感觉不到藏品的生命温度和张力,不能与之对话、互动,这样的收藏是无意义的。

时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总有一些人以投资淘宝的心态,斥重资购买古董,却并不关心其背后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学等人文价值。不关心藏品的人文价值,不能调动自己的学养、经验与文物的人文“生命”对话,那么就只能做“睁眼瞎”了。

曾读到一则故事,大意是:一个人在他的地里挖出了一个大理石雕像,并卖给了一个出高价的收藏家。在回家的路上,他自言自语道,这笔钱能使人生活得多么美好!石雕是死的,埋葬在地下,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呢?而收藏家却在欣赏雕像,他思索着,也自言自语地说,多么美丽!多么栩栩如生!多么伟大的杰作——而它刚从千年的酣睡中苏醒!为何竟有人宁愿不要这一切,而要毫无诗意的钱呢?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同一事物,因为价值标准不同,所以选择也就大相径庭。对于收藏的真义和境界而言,这个故事的寓意也具有妙不可言的启示。

其实,好的藏品都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演绎者、故事的讲述者、逻辑的诠释者,无关乎其价格高低,只涉及其人文价值的丰沛与否。确实,在真正的收藏家眼里,一只精美的瓷器与秦砖汉瓦相差无几,因为只要具备足够丰沛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后者丝毫不逊色于前者,而构筑藏品价值“生命”、支撑藏品“生命”价值的关键因素——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是需要研究、发现和深掘的。

以甲骨文为例。110多年前,沉睡了3000多年的甲骨文重见天日,文化界为之震撼,世界为之注目。甲骨文的发现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成系统文字,多为殷商王室的占卜记录,载有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改写了世界文明史的记录,把中国信史提早了1000多年,并由此引起对商都殷墟的发掘,促成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使得20世纪中国的学术轨迹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无疑,甲骨文是有生命律动的,其所承载的人文因素是其沉睡地下3000多年至今却依然熠熠闪光的原因所在,而连同其被发现、被考古的过程也被赋予深刻的意义——“从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学术先贤的脚步中获得启示,更好地履行知识分子继往圣、开来学的历史使命,让中华传统文化这棵老树不断绽放出学术新花”,更是为甲骨文的“生命”增添了新的内涵、拓展了新的外延、接续了新的年轮。

再如,今年故宫博物院在迎来建院90周年之际,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将开放5个新的参观区域,同时计划在维持过去常设展的基础上新推出18个展览,展品数量将由过去的1万件增加到1.4万至1.5万件,大量文物将首次走出库房。故宫博物院的创新蜕变,也彰显着收藏事业是一项富有“生命”的事业。文物藏品所承载的并不是哪段历史的终结,不断地开拓,便会有不断的生命力泉涌。

因为藏品有“生命”,因而需要精心呵护,事实上,这也是选择向“生命”致敬的特殊方式。很多时候,“文物被当成人一样对待”,为什么呢?这不仅因为收藏家花了大量的资金购藏,更因为附着于文物之上的人文价值是无可估量、无以复制的。说到底,文物的“生命”是不可摧残的,收藏家应该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件有“生命”的藏品,从而实现与藏品的“生命”互动与升华。

想起张大千曾有一方“别时容易”的印记,大凡从“大风堂”流散出去的名家名作,大都钤有“别时容易”这一方印。“过眼即为拥有”。其实对任何藏家而言,都不可能最后拥有藏品。就像唐太宗喜爱王羲之的《兰亭序》一样,当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以后,便意味着《兰亭序》“生命”的结束,这是人类文明无可挽回的损失与大恸!“别时容易”,当藏品流转于不同眷恋者之手时,万望每一位藏家爱之恋之,抚之惜之,特别是有着重要人文价值的藏品,更应该格外珍惜,那可是一个有沧桑的“生命”!(赵畅)

把你所有的积蓄都花在收集古董上值得吗?

咱们中国人中爱好古玩收藏的不少,而在这样的古玩收藏爱好者中,又有少部分格外痴迷的藏友,甚至将自己毕生积蓄全部都投入到收藏古玩的事业当中。那么,这种做法究竟值得吗?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古玩藏品确实有一定收藏价值,但是平常人家指望着这个发家致富还是太困难了。小编猜测或许不少大手笔投资古玩收藏的藏友,不单单是被古玩的历史感所吸引,更是看重了它的升值潜力,才会高成本的买入。确实投资古玩投资对了,一笔就能挣上好几万块钱,但是这非常考验投资人的眼力,很多大币商都不一定有这样的投资水平,更何况咱们时间精力都不多的普通人。

古玩收藏市场的行情瞬息万变,可能上一秒看起来还是风光无量未来可期的潜力股,下一秒就又摔在地上,扶都扶不起来,绝大部分人都摸不清楚其中的规律。所以,将全部积蓄拿来投资古玩收藏,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情,很容易人财两空。小编认为,相较于投资失败的巨大风险而言,全身家投资的收益简直微不足道,所以将全部收益都拿来投资是非常不值的的事情。

其次,虽然玩收藏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但是也要懂得节制。除了投资的情况之外,还有的藏友大手笔投资的原因,是因为想要收入囊中的宝贝太多,哪一样都舍不掉,那就干脆将全部积蓄花出去,把宝贝全部买回来。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藏友们,确实对古玩收藏有着非常纯粹的热爱,但是如果身家都拿来搞收藏的话,那一方面也是节制力不足的表现。

古玩收藏领域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小编并不推荐倾尽自己全部积蓄把好东西都拿下。在经过谨慎考虑之后,只选最好的那几件,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省钱,另一方面也可以迫使我们提高鉴赏的能力。

最后,大家最好还是将古玩收藏作为自己的爱好之一,人生中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大家去投身。大家谁也不是生来就为古玩收藏而存在的,每个人都可以有更宏大的人生目标,大家可以多发展几项爱好,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了。另外,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也是咱们都避不开的。养家糊口,照顾自己以及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是高于爱好的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把家里的钱都拿去实现个人爱好,那实在是愧对家人。

不管是从人生目标,还是从责任,小编都认为花费所有积蓄投资古玩是不值得的事情。将古玩收藏停留在爱好,是最适合咱们普通人的。

综上,是小编关于将所有积蓄投入到收藏古玩中是否值得的相关思考。总而言之,古玩收藏虽然是一个很好的爱好,但是小编建议大家还是将它仅仅停留在爱好的程度,不要过于沉迷,这样对自己和家庭都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