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是一种文化,留住岁月,唤起记忆,给人无尽的怀旧感。
邓军(文/图)

藏友张超,颍阳镇张左村人。

十几年来,主要收集酒瓶

目前酒瓶藏品接近2000种

请欣赏

各种各样的酒瓶

造型各异

张超收藏的部分烟标(烟盒),藏品一千多种。

张超收藏的冰糕包装袋。别看不上眼,时长久啦,就是文物。

藏友卢海,双庙乡松庄人

收藏酒瓶8年时长

酒瓶藏品一千多种

卢海,也收藏烟标(烟盒),收藏时长短,目前藏品三千多种。

藏友孙臣付,双庙乡岗孙村人

30多年来,专门收藏报头、刊头。

藏品1800多张。孙臣付能说出每个刊头的书写者以及书写背景,每个刊头都牵连着一个故事。

藏友刘长和,颍阳镇北刘庄人

刘长和主要收藏以前的生产劳动工具、老物件。

收集劳动工具要有足够的场地,刘长和在颍河岸边开辟了占地20多亩的农庄——颍河风情港。

来到颍河风情港,可就餐、垂钓、赏景、品茶、休闲、体验等。

收集的架子车。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离不了它。

播种谷子时用的石顿子

首山红石石器精品——小石磨

石槽

各种石器。
过去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的祖先就是靠这些笨重但蕴含着智慧的劳动工具生存的。
把这些石器珍藏起来、陈列起来,是对先辈们和劳动的敬重!

收藏的织布机(替代图片)。

刘长和在‘‘颍河风情港’’计划建一个‘‘农耕展览馆’’,将各种农具进行陈列,展示农耕文明。目前正在运筹。

还要建一个‘‘颍河文化馆’’,展示颍河独有的文化。

藏友邓军,颍阳镇陈刘侯村人

收藏的邮票(部分)

收藏的电话卡

酒签(酒商标)

邓军主要收藏烟标(香烟盒)。本人从1980年开始收藏,目前藏品1万多种。

烟标(香烟商标),俗称烟盒,美称烟花。一张烟标是由正版(汉字版)、副版(拼音版)、侧版(左、右标)和底版(底标)四部分组成的。
烟标题材之广泛、设计之精美、趣味之无穷是其他各种商品的商标所无法比拟的,同精美的邮票相比也毫不逊色。收集烟标不但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能锻炼恒心和毅力。

许昌及周围地区的老烟标。这些香烟流行于1980年前后,老烟民对这些烟盒印象最深刻,你如果熟悉一张,说明你已经老了。过去的企业都是国营企业。

襄城县卷烟厂、襄城地方国营卷烟厂生产的香烟:首山牌、襄城牌、春耕牌、古鼎牌、双燕牌、奔马牌,黄色双燕牌为库庄关帝庙卷烟厂出品。这些香烟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烟标,具有很大的增值潜力,值得收藏。

这一张印有1983年日历的烟标,属烟标收藏中的精品。

许昌的中原牌、红艺牌,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时属于“拿得出门”的香烟。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前门”烟,零售0.45元一盒,属于高档烟。当时的“建新”烟,属于大众烟,零售0.09元,“建新”烟的另一个名称叫做“八分不够一毛找”,这是烟民的戏称,意思是八分买不到,拿一毛钱买烟,还要找回一分。

许昌烟中,新的“老黄皮”,还有“金许昌”系列。

老烟民对这个新的“老黄皮”伴随火柴印象深刻,流行于2003年前后,2元一盒,好吸。

现在流行硬盒包装烟,占用收藏空间。

汇聚全国各地香烟盒,都有欣赏价值。

感谢烟民、单位同事、在外工作的乡邻,多年来对本人收藏烟标的热情支持,感谢你们提供的大量烟标!

收藏的连环画(小人书)。我们这代人,是读着英雄的故事长大的,我们崇拜英雄,对演员明星不屑一顾。

智送“鸡毛信”的海娃、对剥削阶级怀有深仇大恨的潘冬子、热爱集体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小英雄们,是我们儿时崇拜的偶像。

当时的连环画,一本一到两毛钱,非常便宜。

连环画《岳飞传》,全套十五集,一集不少,无破损,目前价值特别高。

《西游记》全套。

电影连环画《高山下的花环》,封面。

电影中许多感人的镜头历历在目。梁大娘和玉秀在赶往部队的路上,为省去车费,冒雨艰难步行。

梁大娘要替三喜还上六百二十元钱——人死,账不能死!

梁大娘把三喜的欠账单交给赵蒙生。


梁大娘说:三喜生前的话,不能违!


梁大娘一家踏上了归程,雷军长向她们、也是向伟大的人民致以最崇高的军礼!

《农家历》
过去的出版社为农民着想,专门为农民编印《农家历》,指导农事活动,深受农民欢迎

藏友周法领,颍阳镇古城周村人

周法领主要收藏老版人民币。



收藏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布票等票证。

以上几人,是一个小小的收藏朋友圈,圈内互相交流、互相鉴赏、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藏品。

收藏,靠的是兴趣和爱好,靠的是恒心和毅力,不怕世俗偏见,忍住冷嘲热讽,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为自己积攒下精神财富。
这些当时没人要的东西、被人丢弃的东西,收藏起来,时长久了,就是文物,能以重温过去的时光。

收藏,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你如果有兴致的话,选择一种物品,现在就开始收藏。

收藏,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