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古钱币的收藏价值,是由它的存世量、技术工艺、币材质地、当前品相、历史背景等决定的,并非所有古币都有收藏价值。
1,清咸丰通宝
成交时长:2009年11月11日
成交价:RMB 3,960,000

(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大清壹百”)
“咸丰”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种类繁多的钱币。
2,战汉秦朝半两钱
成交时长:2011年12月08日
成交价:RMB 4,070,000

(战汉秦朝半两钱)
战国时期秦半两铸工原始,钱体多畸形,是圆非圆,内孔不方正,背穿多细小,钱文高突,成引起伏,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规定以半两钱为统一货币,规范秦半两制作精好,钱文规范,挺拔(小篆)
3,清 “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
成交时长:2013年11月23日
成交价:RMB 4,185,000

(清 “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
“咸丰重宝”当十钱的铸行最普遍,各开铸大钱的钱局都有铸行,铸造量颇丰。其次是当五十,当百大钱,当五百,当千仅宝泉局、宝源局、宝巩局、宝陕局、宝河局和克勤郡王等铸造过。除上述几种当值外,还曾铸行过当五、当二十、当四十到当四百等大钱。宝文当十,当五十大多用“重宝”,当百以上用“元宝”。但有的钱局或用“通宝”重宝,或兼用几种宝文。咸丰大钱的钱文书法,各局自成体系,差异明显。
4,金 真书折二型“天眷通宝”
成交时长:2013年05月17日
成交价:RMB5,415,000

(金 真书折二型“天眷通宝”)
“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早年出土于河南省,原为泉届名家收藏,已被学术界确认为古钱币纲要大珍,是所见泉谱中唯一的实物。
5,清 “宝源局造”背“镇库”
成交时长:2013年05月17日
成交价:RMB2,530,000

(清 “宝源局造”背“镇库”)
6,战国 赵 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
成交时长:2010年05月10日
成交价:RMB3,528,000

(战国 赵 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
7,战国时期“下阳”背“十七·两”大型三孔布
成交时长:2012年11月25日
成交价:RMB6,680,000

(网络图片)
8,大清 镇库祺祥重宝
成交时长:2013年06月23日
成交价:HKD8,750,000

(网络图片)
9,大清银币
成交时长:2014年春季
成交价:RMB5,350,000.

(网络图片)
宣统二年试制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试制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计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图为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属美品,直径30.9mm,该枚钱币在2014年春季邮品钱币专场拍卖会上,起拍价定在3,800,000—4,000,000,最终成交价为5,350,000.
10,清光绪元宝
成交时长:2013年秋季
成交价:RMB6,980,000.

(网络图片)
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系造币厂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铸造。银币正面中珠圈内镌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圈外上端镌“北洋造”,下端镌币重“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背面中镌一个珍珠龙,上端镌英文“北洋”,下端镌英文币重“库平七钱二分”。藏品的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其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过关,龙鳞清晰,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此枚光绪元宝,直径31.9mm.在香港金球2013年秋季钱币专场拍卖会上,此枚钱币起拍价为3,850,000–4,200,000,最终成交价为6,980,000.
11,大清铜币
成交时长:2014年
成交价:RMB5,600,000

(网络图片)
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之所以名气大是由于他的历史性和珍稀性决定的。这玫钱币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而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钱币收藏世界,知名度极大的一枚,被誉为钱币精品,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历史价值。该图为大清铜币户部制,直径27mm,属美品,在香港金球2014年四季艺术品交流会钱币专场上以5,600,000rmb高价成交,创大清铜币价格新高。
12,光绪元宝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1904年甲辰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币一枚,红铜质,为试铸样币,目前所知存世仅二枚,中国铜元珍罕品种,周沁园、李平文著《中国机制铜元目录》第253页FT.34号图片、郑仁杰著《中国铜元鉴赏》第94页第333号图片原物,征集自海外资深藏家,品相极佳,完全未使用品,据专家预测,单枚价值过千万。